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闲人愁多,懒人病多,忙人,,,,,

    信息发布者:zhanghui123
    2021-05-03 06:21:37   转载

    真正快活的,大多都是那些忙碌而充实的人。

    《易经》讲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


    君子最重奋发向上的心性,从自强不息中找寻生命的意义。

    倘若一个人终日懒懒散散,无所事事,脑海中就会生出无端的愁绪,四肢也逐渐躺退化了,百病滋生。

    一个整日躺在家里不干一事的人,不就是拿有限的生命去等待无边的死亡吗?



    图片

    闲人愁多

    古人云:心闲生余事,人闲生是非。
    一个人的心闲下来了,就喜欢伤春悲秋,就爱张家长李家短地聊;一个人的手一闲下来,就会感到生活的空虚,因为无所事事而烦恼。
    春秋时杞国有个人,整天坐在大街上,看着天空,叹息忧虑。
    路过的人看见了就很诧异,问道:“你整日坐在这里愁眉苦脸,是不是生活中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?“
    那个人就说:“是啊,我好担心这片天空会塌下来,,每天都快愁死了。“
    路人就笑了,天是云气聚集而成的,又怎么会掉下来呢。“
    那人就反驳道:“天上挂着月亮和那么多星星,就好比房梁下挂着灯笼,天空肯定比房梁还重。”
    路人笑了笑走开了。天空过了多少亿年都没塌,怎么你想它塌的时候它就塌了呢?有那闲工夫去管天塌不塌,不如好好理理地里的庄稼。
    了凡四训》有言:“外思济人之急,内思闲己之邪。”
    勤勤恳恳的人,一身正气,忧愁不敢轻易招惹;只有无所事事的人,才会邪气缠身,忧愁也就找上门来。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
    懒人病多


    曾国藩说: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。
    懒惰的人,最容易生病。能坐车就懒得走路,能乘电梯就懒得爬楼,能点外卖就懒得做饭。懒惰是生病的根源。
    坐得多了,肩膀会酸,腰背会疼;不常走动,腿脚会不灵变,;想得少了,心气也就低迷了。
    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正气内存,邪不可干,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”可见,懒惰的人心气不正,邪病也就多了。
    而且懒惰不运动的人,身体素质也逐渐变低。常常变得肥胖,高血压,高血脂,高血糖就会围绕着我们。
    百岁漫画泰斗,方成老先生,岁数不轻,却依然身体健康,精神抖擞。
    别人问他养生秘诀,他就说了几句话:“生活一向很平常,骑车画画写文章,养生就靠一个字,忙。”
    常言道:“人勤病就懒,人懒病就勤;体强人欺病,体弱病欺人。”
    不要让懒惰占据了自己的生活,忙起来,忙人最快活。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
    忙人快活


    曾国藩说,“家勤则兴,人勤则健。“
    人在忙碌中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价值,从而在劳动中找寻快乐的源泉,过着紧致而有节奏的生活,才是真快活。
    勤劳能使人身心两健,忙碌能使生活不废。
    曾经有个刚刚去世的人,正要去阎罗殿报道,路上误打误撞进了一座金光闪闪的宫殿。
    宫殿主人热情款待了他并请他住在这里。宫殿里有山珍海味,这个人想吃什么吃什么;宫殿里也有舒服的床铺,他想睡多久睡多久。从来没有人喊他去做任何事情。
    刚开始,这个人一天就是吃了睡,睡了吃,感到非常快乐。
    可是渐渐地,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空虚很无聊,因为他生前总是勤勤恳恳地工作。他去找宫殿的主人,想找点事情做:
    “这种每天吃吃喝喝的安逸日子我也体会过了,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。我还是向往充实的生活,你们这里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?“
    宫殿的主人告诉他:“我这里就是给人提供快乐的,并不会用工作去使人劳累。“
    无聊的生活又继续了大半年,快把这个人憋疯了。他跑着去找宫殿主人,说:“快给我点事情做吧,如果还让我浑浑噩噩地生活,我宁可现在就去找阎罗王,下地狱去。“
    宫殿的主人无奈地说:“我从来没跟你说过这里是天堂呀,我这里就是地狱!“
    充满朝气,人们都勤奋努力的地方才叫天堂;只有躺在地上什么事也不做,面目狰狞、鬼哭狼嚎的魑魅魍魉,不正是地狱的场景吗?
    人一闲一懒呀,毛病就出来了。忙碌的人总是充满活力,显得快乐。
    帮助别人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,但是他人的一句谢谢,就能让我们感到喜悦和自豪;大家都觉得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很累,但是发工资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幸福和有价值。
    人生就是这样,有付出才有回报。

    古人云:人闲是非多,百忙解千愁。
    不要让悠闲使我们失去了奋斗的方向,不要让懒惰成为我们扬帆远航的阻碍。
    活着,就应该找点事情做。
    让自己忙起来,不要做一个闲人、懒人。真正快活的人,大多都是那些忙碌而充实的人。
    同意的点个“赞”,也请大家转发分享给身边更多的朋友,弘扬中华传统文化!
    *作者:国文  来源:国学生活(ID:gxsh789)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